如泣
淡雨和細風對視
你仍不知道
在靜謐中獨語中的我
Now fades the glimmering on the sight,
And all air a solemn stillness holds,
The drowsy light lull the distant folds
Beetle wheels his droning flight.
如泣
淡雨和細風對視
你仍不知道
在靜謐中獨語中的我
Now fades the glimmering on the sight,
And all air a solemn stillness holds,
The drowsy light lull the distant folds
Beetle wheels his droning flight.
小獅子問他的媽媽:「幸福在甚麼地方?」
獅子媽媽說:「幸福就在你的尾巴上。」
於是,小獅子不停地追著自己的尾巴。
不過,它追了一整天也追不到……
它把這情形告訴媽媽。
獅子媽媽笑說:
「其實你不用刻意找尋幸福,只要你一直努力地向前走,幸福便會自然的跟著你!」
什麼時候開始玩面書?我想大約是在2008年,那時我還是在報館內擔任一個小記者,上司是一個年約四十的老報人,説話滿有一種文人的風骨,心思細密,滿舊一種報人的思維。
有幾次,她進入了我的舊部落格,有意無意地,在工作間回應了我的創作。對於這位不請自來的「讀者」,我倒是無奈,放在部落格的文章是對外的開的,我不能説她是「偷看」,
只能稱她搜集能力強,然而我的內人仍蠻有不滿的,有感自已的私隱受損,決定停寫部落格。當年,面書剛興起,在面書內發表文章不用怕給陌生人偷看,也能有效和友人分享,
於是我就轉投在面書內書寫文章。
直至今年面書傳來一堆「look back 」影片,我方才察覺時間飛逝,轉眼已是2014年了,而面書的環境也有不少變遷。在發表之初,朋友對文章都有不錯的回應,面書是一個很好的分享平台,然而,隨著商界大舉進軍這個平台,運用新媒體作宣傳,面書泛濫著各種軟性廣告、靚模或藝人的行踪,還有產品的推廣,令人不勝其煩,而我和讀者的距離也漸行漸遠,而寫作的意慾也冷卻起來。
最近有一位在新媒體工作的朋友分享,現在你若要在面書之中得到朋友的迴響只有兩個方法,一是你是一名性感儷人,把自已的性感相片上傳出去,另一個方法則是光顧所謂的社交網絡專家,用金錢購買曝光率,提升回應機會。雖然這朋友的分享或許有點失實,但面書的廣告泛濫卻是不用爭議的事實,情況卻令人熱情大減。此外,雖説面書也是一個有效自我宣傳的渠道,它同時也是一個相互絃耀生活的平台,由於你偶爾會把吃過的美食、到過的旅遊風景相片上傳「呃like」,在比較的情況之下,看得太多面書反卻引發自尊心危機, 結果反而變得越來遠。我的朋友圈子比較大,在版面競爭下,有時無法得知一些朋友的訊息,錯過了他們的更新。最近,偶爾查看面書的朋友圈,不難發現一些朋友已在面書上消息匿跡,不在更新自已的近況,有時總令人感到可惜。
或者正如一些學者指面書大約會在5-6年內逐步被淘汰,我對此推論並沒有異議。現今都市人,實在太容易對一件事感到狂熱,然後又很快泠卻。在渴望在朋友圈中得以肯定的同時,又受不住在比較之下挫折感,面書如果真的被淘汰,我相信一定不是科技的問題,而是基於對人性的錯誤理解所致。
對我而言,從寫部落格繼漸寫入面書,再由面書走回部落格,是一種回歸,我情願在這個沒有公開給其他朋友的部落格,暢懷己見,寫下幾句真心的説話,也不想為絃耀而在面書中作假。在這個墓園,我只對自己忠誠。
我討厭用Whatsapp 交談,特別是錄音留言的功能。雖然它十分方便,又可在辦公時間內遠端和朋友交談,但既然你一言我一語,為何不直接用電話溝通呢?有時和朋友深夜用whatapps 交談,感覺像是十多年前的icq,兩個人躲在電話之後,字裡行間密密私語,像是躲在防彈沙包之下在交談,感覺有點兒怪。
然而父母、朋友、舊同學都上線了,你能把Whatsapp刪走嗎?退一百步説,今時今日,你還可以不用智能手機嗎?
DOD 英文即是(Do on demand),這一詞來自麥當奴的製作方式,由過去八十年代的大量生產,到現在由點餐開始製作,是一種減少浪費的生產方式。
這種生產方式可以用作快餐企業,同時也可以用來做人處事上,過去和聆聽朋友的苦劫時,總會提供很多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有時甚至超過了朋友的想像,為他們做了些「會幫得上忙」的事。今年終於有所覺悟,明白到朋友的是聆聽和憐憫,是用心去聆聽他們的苦惱,不要自作聰明,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除了朋友真的開口求助。學會深度聆聽,已經能為朋友們減卻不少痛苦。
Do on demand也可以用在工作上,我不會再為客戶提供過多的提案或選擇,反而會用盡一切方法了解他們的需要,才特別設計一些提案。
Do on demand聽來像是很殘酷,可省卻不少心力時間。
生日,選擇避靜。原因是覺得不會再有更開心的生日,在我25歳生日那年,有個女孩陪我度過,那應該是我人生中比較難忘的生日。今年發生的事也多,也想起那女生,她應該嫁了一個好男人,有個美滿家庭,或者她仍惱我,或者已經忘了我,但我很感激她給我一段美好的回憶,這回憶實在是甜美,雖然結局不是預計之內,但我仍懷念她,祝福她。十年過去,我也猜大概不會再遇見她,但回憶仍在我心。當一切已成追憶,此刻,我比誰都更老。生日其實有什麼好慶祝,有過美好回憶其實就已心滿意足。
茫茫人海
細聽你心
話語糢糊
若隱若無
察看遠端
找尋詳端
風暴將至
暴風狂哮
午夜擊鼓
昔日情誼
震痛我心
勾動思憶
昔日故夢
你像冰上的火焰
在我的猶豫
像是沒法泊岸的遠帆
淚滴淌在我的墳墓上。
原文為huh! 〈beautiful night〉
Beautiful night
You see the stars
They are falling
They are falling
Among the crowd
I heard your voice
But it’s drowning
Well it’s drowning
You stare at the roof
Now what do u see
A bad storm coming
A bad storm coming
Drums in the night
A shadow of love is calling
Well it’s calling
In dreams we touch
You’re like the fire that burns on ice
Under my doubt
You’re like a ship too far from shore
A tear drop falls on my grave
每天,當我下班離開公司時,最令我感到煩擾的,莫過於在大堂裡遇見了工作的同事。
不論是相熟與否,基於禮貌,總得要向同事露個笑臉,又或是攀談幾句,要不然,兩個人在這霎那間的靜默,就令場面冰冷靦覥,可是該如何打開話題匣子呢?
如果談公事,蜚短流長,説盡工作間是是非非,致令心境無法掙脫工作的壓迫,我需離開了工作間,心境卻仍未自由;如果談私人事,又怕觸碰同事某些敏感神經,影響別人心情。
頃刻間,如果遇到的對象是那些愛發嚕酥的同事,喋喋不休地向你發洩不滿,那真的很糟糕的,工作間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我又不是和你交心,何必向我內心傾倒鬱燥;
而電梯處遇見了上司,三言兩言間向你查問一下工作進度,並再次頓促要注意的各項細節,這不期然令人感到頭痛。雖然美式的人事專家説,上司對下屬的印象往往就取決於這短短三十秒,要在職場有所表現,總得好好把握黃金時段,為為自已賣一點廣告,打好人脈。然而,短短三十秒匯報無形中又增加了壓力,假若精神潵緩,回答上司質問時結結巴巴,反而在老闆心中留壞印象。
沒有人會真正知道電梯何時到達地面,正如無人短道應該説什麼才能輕鬆有趣。特別在這個擠迫的城市,上下班繁忙時段,電梯總是每層停下,在這個狹窄的空間中,
相方已把可以説的話充撐一下,剎那間﹐一時語塞了,只好沉默,你看著代表電梯的符號,祈求著電梯快點到逹地面,然後馬上由電梯沖出去,拋開這個曾經虛偽的你。